
中國是匾額文化的發源國,匾額的歷史源遠流長,一般認為匾額之用始于先秦,從春秋戰國開始,發展于唐宋,盛行于明清,至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。匾,簡稱“匾額”,在古代中是指懸掛在宮殿當心間檐下的題字,在現代建筑物中則是掛在門上方、屋檐下的字。
匾額中的“匾”字,古也作“扁”字,《說文解字》對“扁”作了如下解釋:“扁,署也,從戶冊。戶冊者,署門戶之文也?!倍邦~”字,《說文解字》作“額”字。即是懸于門屏上的牌匾。也就是說,用以表達經義、感情之類的屬于匾,而表達建筑物名稱和性質之類的則屬于額。
匾額的懸掛范圍非常廣泛,既有懸掛室外的,也有懸掛室內的。關隘城堡、宮闕王府、園林名勝、壇觀寺廟、名門宅第、工商店鋪等等,牌匾幾乎無處不在。匾額懸于宅門則端莊文雅,掛在廳堂則蓬蓽生輝,裝點名勝則古色古香,描繪江山則江山增色。雖片辭數語著墨不多,望之卻巍然大觀,令人印象深刻。